查看原文
其他

ITH大咖说|华东医院保志军:大数据助力社区老年人衰弱筛查的挑战与机遇

灰考拉 ITH康养家 2024-04-15


11月17日第八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峰论坛暨ITH智慧康养产业价值榜颁奖典礼云会议开幕。主办方组织数十家主流康养集团、智能康养解决方案企业,上海卫生和健康研究中心、国投健康、燕归来、联通、华东医院、复星康养、绿地康养、国药康养、泰康健投、东软集团、人寿堂、安康通、建信养老、沐芃设计、昂科信息、优频科技、爱护网、魅力花园等康养领域以及智慧康养领军企业带来精彩内容。


ITH康养家携手百度直播、搜狐焦点与线上近12万观众探讨智慧康养应用场景与发展。



论坛现场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郑世宝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 保志军、国药康养副总经理 徐亚峰、绿地康养产业集团副总经理 陈小华、复星康养执行总裁 刘  庆、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监史 军为响应国家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要求,推动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康养产业创新与精细发展,发起成立国际智能康养产业创新研究院暨ITH康养产业数智化联盟。研究院及联盟将深耕行业生态、有效链接市场供需方、助推项目落地。

ITH康养家小编将发言嘉宾精华内容陆续整理成文字,未到现场的小伙伴们可以同步了解会议内容。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 保志军
现任华东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计划和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的演讲题目是“大数据助力社区老年人衰弱的筛查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是一张世界人口的寿命图。在1950年以前,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是相当低的,到2015年为止也刚刚超过了70岁。


我国到1981年,人均寿命才到68岁,老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原来没有老年医学,因为平均预期寿命到不了这个年龄。但2019年人均寿命已经到了77.3岁,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我们预测到2050年大概有超过5亿的老年人,比例超过1/3。这就提醒我们,我们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老龄化,而且将持续30年。

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最高、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1979年)省市之一。我们国家平均老龄化是1999年才进入,整整比国家老龄化提前了20年。

上海也是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城市,现在是83.66岁,女性会更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上海做老年医学的研究,对全国来说有引领意义,更需要我们把老年医学研究做好。

   
我们怎么样做好?
来看一些慢病共性数据,中国老年人口超过2.5亿,当中患有各种各样慢性病的比例非常高,而且都是常见病。为什么要把老年人常见病、慢病共存的这些疾病拉出来看,因为如果老年人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这六个最主要的方面出问题了,他实际上是处在一种“失能”的状态。

老年人为失能主要人群,共病常伴发失能,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存率。我们在医院看到很多老年病人是在中末期的状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实际上也是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2014年,老龄卫生费用20456亿元,占GDP3%,老人医疗费用占现有医疗资源高达50%,2025年,将达到42731亿元,翻一番。

现在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77.3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69.4岁。这是什么意思呢?是生活质量不高或者老人处于失能状态的两者之间差8年,这是中国的数据。

美国与日本这两者之间的差值大概是在10年左右,上海大概也在10年左右,为什么呢?因为上海的医疗技术水平相对更高一些,也就是说患慢病的话可以维持生命周期更长一些。

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要追求的是让差值越短越好。

我们需要做什么?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实现《2030中国健康发展纲要》建设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下面,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做这件事情?要把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提出来,所以在医院诊治这块我加上了“预防”。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把差值尽可能的缩短。

我们应该怎么做?
现在聚焦到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就是衰弱,什么是衰弱?
这是老年人必经的一个阶段,生理功能随着增龄逐渐下降,一旦外界有一个小的刺激就会出现比如跌倒、失能、共病、死亡等临床事件。
表现为易跌倒、生病、依赖性增强等,营养不良(尤其蛋白质摄取不足)、肌少症、步速下降、力量下降(握力)等。


从衰弱可以看到,除了躯体衰弱,也包括认知衰弱,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认知功能的衰弱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前期症状,也凸显了我们要去做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衰弱的评估,现在衰弱的评估有很多方法。例如,有一个尿路感染小小的刺激,健康的老年人打击以后会快速恢复到正常,如果是衰弱的老年人打击会被放大,康复的过程会延长,而且他不能够再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每一次小打击都会每况愈下。

这说明什么?这就是我们能不能早期把这些衰弱的老年人筛选出来的重要意义。
临床上面的衰弱是2001年美国学者提出的,他列了五个方面,分别是: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过去6月中体重减轻>5%
自述疲劳    
肌力下降(握力)    男≤26Kg,女≤18Kg
步速缓慢                 步行6米>7.5秒,或步速≤0.8米/秒
活动能力下降          有无困难
这五个方面如果有3个以上的就叫进入了衰弱期,如果1—2个的话是衰弱前期,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因为衰弱前期可以逆转。
Rockwood衰弱指数,把我们需要调整的健康变量总数作为分母,缺陷数作为分子,这里面包含了失能,就是说有些失能的患者包含在FI指数。


我们用FI指数检测了大量的人群,这是世界上的人群,可以看到欧美国家的比例基本上是在20%,中国的数据26%,是我们团队的研究结果。

超过100岁的老人衰弱前期比例比较低,绝大部分都是衰弱前期,这是给我们一种鼓励。筛出来如果是衰弱前期,我们就有办法帮助老年人逆转,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

这是欧洲国家超过65岁居民的一个调查,我们看到这些衰弱前期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衰弱期。衰弱症跟年龄密切有关,超过65岁以上,随着增龄比例是越来越高。

在我们不断的建议下,国家也认识到衰弱的价值所在,给了我们团队一定的支撑。2018年我们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2018YFC2002000)。

现在有很多国外的诊断标准,但是是否适合我们国内呢?我们做了中国老年人群衰弱的诊断标准及综合干预研究,并与全国不同地区的医院联手合作临床应用。



我们到底做什么?
我们发现如果老年人沿着这条绿色的曲线那就是相对比较成功的老龄化,因为老年人不可能要他走一条平线,他生理储备功能总是逐渐下降的。如果走这条黑线我们就认为他是快速的下降,怎么办?能不能在早期,发现他快要走向黑线,我们把它筛查出来加以干预,让他重新回到绿色的康庄大道。

去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因为中国老年人人口众多,非常需要我们快速判断,不是说每个老年人都跑到医院来评判。为了方便老年人,我们做了一个快速的筛查量表,现在已经完成,大概5—10分钟可以初步筛查老年人有没有衰弱。

2012年美国与欧洲共识提出:对>70 岁老年人或慢病伴体重下降老年人均应进行衰弱筛查。
2019年9月我们国内形成共识和指南,根据国家现状,适合中国老年人的衰弱预测、筛查年龄和方法。例如,上海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筛查,但有些地区可能70岁老年人去筛查的时候已经失能了,再去做这件事意义就不大了,我们建议不同的区域要采取不同年龄的调整方法,有些地区可能在65岁左右就需要进行第一次的筛查。


筛查并不一定要到医院来,我们提出了一些居家就能够检测方式,比较容易的方法。
比如,量小腿围查看界值,判断是否需要到医院检查。
还有两个脚是否能够串联站,是否能够超过10秒钟,这些非常简单的评判方法,就能够提醒老年人初步筛查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要到医院来就诊。

老年人筛查出衰弱到底有没有效果。举个例子,有一位92岁的老年人,他通过12周三个月的伸膝训练、抗阻训练,最后通过磁共振检查我们看到他的肌肉增加了44%。一位92岁的老年人都能够这样来增加,何况70多岁、80多岁的老年人呢,完全有理由相信可防可逆转。

但更多的是,我们需要根据个体化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干预手段,除了营养跟运动这些常规的以外还包括心理。

展望未来,老年人光靠医院够不够?显然是不够,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比如通过电子围栏让老年痴呆患者不走丢,获取老年的人的血压、心率,发生意外能不能一键求助,这些实际上都实现了。

在都能实现的前提条件下,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把它们结合好,还没有做成一个体系,这就是今天我站在这里来交流的目的。我们希望形成团队的力量,把基本的生命数据、活动轨迹、干预前后比较、产生的新信息结合起来去诊治衰弱,达到助力老年人的目标,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实现老年衰弱患者智能化管理。我们希望老年人能够通过可穿戴的设备,无需电脑,不需要任何操作,测量数据自动上传,后台自动接收,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这些信息定期反馈,我们通过反馈能够反过来指导老年人如何改善、改善作息时间,改善生活的规律等等,让他能够真正的避免衰弱。

全国亟需老年医学专业人才,老年医学科建设处在迅速上升期。我们需要智能化辅助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加需要团队和研发人员,真正把医口和大数据平台能够通过研发人员联合起来,真正的为老年医学能够助力。


这是我们建的老年人衰弱症研究网站,我们把所有的量表全部放在了网站上面,一位非常熟悉的医护人员,用FI指数去评估的话,一个小时也只能评估一位老人。所以我们放到网站上,老年人如果有兴趣可以自主评估,上传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老年衰弱综合管理新模式
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想在社区针对所有的老年人,通过快速的筛查量表,筛选出高危人群和没有衰弱症状的老年人,高危人群要到医院诊治,没有衰弱症状的老年人加以宣教,定期再筛查,防止衰弱的出现。

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老龄化形势,老龄化的情况是没有一个国家经验可以复制的,现在要求我们有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我们要有新的思路,真正的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去做努力,谢谢大家。


延展阅读

ITH大咖说| 陈小华:绿地康养旅居破解“叫好不叫座”之困

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智慧康养专委会秘书长 王鸷:十年磨一剑,智慧养老企业现阶段要做的就是用心打磨产品


ITH康养家为智慧康养产业创业者和领导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以科技和康养行业“引领与服务”为主旨,连接行业生态,积极寻找、发现并驱动全球大健康及智能化康养新物种的发展,打造为行业上下游供应链和康养企业、投资机构提供深入交流及需求对接的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